全球区块链监管查询平台

简体中文
下载WikiBit

区块链的思考_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区块链的思考_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WikiBit 2024-02-05 11:39

本资讯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和比特币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区块链目前的发展你们怎么看,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分银行建设的思考

  ㈠ 区块链目前的发展,你们怎么看

  区块链行业目前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原因在于它作为一个新的事物,国家对于区块链行业的监管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现在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于区块链进行判定。二是在于没有很多的经验进行参考,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我个人对于区块链的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因为区块链它作为一种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帮助我们解决效率和信任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区块链应用分为很多种,尽管也出现了不少的虚假项目,但它不能代表区块链行业的整体方向。

  现在全国各地政府不少都成立了区块链基金来支持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很多的政府部门都在抢占区块链行业的高低,为了在以后能够占据更多的优势。

  不仅在我们国内,在国外也是比较火热的。尽管最近比特币大跌,但是并不影响区块链行业整体的一个发展。我个人希望有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和区块链金融等案例能够落地成功,从而让区块链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㈡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和比特币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Laikelib区块链底层架构运营团队认为: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它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方案,而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之所以名字叫“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链条不断增长。

  区块链和比特币关系:比特币曾经是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具体来说,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币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可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思想的一个“杀手级应用”,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不过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比特币上。

  ㈢ 对区块链的新思考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一些缺点:

  1. 标榜是去中心化,其实并非如此。

  现在比特币基本被几个大的矿池所把持。他们拥有巨大的算力,普通用户没有太多参与的积极性。我想象的下一代互联网,应该是去除寡头垄断的,大众积极参与的互联网。

  2. pow,太耗费计算资源。

  为维护区块链的真实和完整性,其每秒运算能力达到了七万亿次。矿工通过随机的哈希运算,来争夺比特币的记账权,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电力来完成,而且只有不到1%的矿工能够竞争到每10分钟区块的记账权,其他矿工算力都被浪费了。

  3. pos,ico的方式太不透明。

  使用pos的模式,初始币从哪来,不易解决。现在的方式就是ico。拿钱来买币,但很容易被开发团队偷挖。开发团队可以轻易地把大量的币免费发给自己。

  4. 交易效率低

  相比于很多互联网支付网络,区块链的交易效率还是很低的。比特币区块链的每秒交易数为7,以太坊在10-20之间,维基链可以达到1000+。然而,双十一期间,支付宝的每秒交易速度就已经达到了25.6万以上。

  我设想的改进方案:

  1. 适当中心化

  数字货币由一个中心机构发行。数字货币绑定人民币,既与人民币一比一的比值。用户手上的数字货币可以随时从中心机构那,一比一的换回人民币。

  2. 记账方式。

  矿工还是分布式的记账。人人都可以下载源码,编译运行成为矿工。但哪个矿工有权利写入区块链,则由中心机构的中心服务器来决定。所有的矿工,都与中心服务器连接。中心服务器每隔一段时间,随机决定由哪个矿工来记账。此矿工收到中心服务器的消息后,记账(产生新区块),并全网广播。其他收到新区块后,校验ok,后就写入自己的区块链中,等待下一次中心服务器发出的记账指令。

  3. 初始币发行

  在创世区块中,产生所有数字货币。以后不会再增加或减少。当用户要购买数字货币时,中心机构从创世块中转到用户的账户上。中心机构公示银行账号,表明用户用来购买数字货币的人民币,被作为不会动用的储备金。当用户,要提现(用数字货币换人民币)时,储备金减少(支付给了用户),用户的数字货币又回到了创世区块的账户上。

  改进后的区块链,有如下好处:

  1. 效率提高。有中心服务器后,能快速产生有权利记账的矿工。

  2. 节省计算资源。原因同上。

  3. 普通用户也能参与。不需要强大的算力,普通的pc也能参与记账。只要连接上中心服务器,运气好,也能获得记账的机会。

  有前景的应用:

  1. 因为矿工不需要挖矿,所以可以采用分布式集群技术贡献自己的算力,做些有用的事情。如:分布式深度学习的训练计算,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等科学计算。

  2. 矿工还可以贡献自己的存储能力,做分布式数据库。

  3. cdn。

  ㈣ 谈谈我个人对区块链行业的看法

  为什么各个企业要加入区块链行业

  区块行业的发展

  区块链1.0时代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这一时期解决了在“去中心化”的价值转移问题 如BTC LTC 等

  区块链2.0时代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以太坊提出的智能合约使得区块链不再只是货币领域,区块链能够应用到各行各业,期间大量服务于各行各业的项目层出不穷

  区块链3.0时代是以众多公链为代表的,这一时期公链运算速度大幅度上升远超以太坊,因此DAPP大规模爆发。

  简单来说 如果把区块链2.0比喻成4G,那么区块链3.0就是5G时代。

  区块链对传统行业到底有什么实际价值,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一)区块链是一种安全的数据处理的手段。

  区块链本质上有四项不可缺的核心技术,分别是: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智能合约。分别对应数据存储,数据的处理更新,数据安全和数据操作,

  为摆脱现在“中心化”服务器的种种问题,比如:黑客攻击、宕机、贩卖用户信息区块链使用这四项核心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从而使得数据变得可追溯且不容篡改。所有信息在写入的那一刻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之后的运输、销售、监管也将完整地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无法擅自更改。日后一旦发生问题,便可以轻松追溯到当时的信息,进而明确问责与赔偿。这也是为什么是叫链的原因。基于这样的特点区块链被用于确权,医疗,慈善等信息造假严重的领域。

  (二)区块链是一次头脑风暴。

  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导致了在区块链行业中,没有一个权威,或者说每个个体都是权威。因此采用协商一致的机制,即“共识机制”,基于节点们的投票、信任,使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在这个系统中自由安全地存储数据、更新数据。共识机制的不同决定了系统的运营角度的不同

  (三)区块链是一次通证化

  基于区块链1.0的基调和2.0的思想,基本所有的区块链运行都需要通证,作为记账的酬劳通证成为链上矿工劳动的成果。通证的质量影响着矿工贡献的热情。通证与股票极其类似,所以通证的质量决定了公司的好坏。

  企业上链

  区块链与互联网大为不同,它的目标不是将企业的产品变得更为好卖(因为类似的目标已经让互联网实现了)。而是将这些产品或服务所承载的某些信息放到新的基础设施上产生新的价值。在共识经济学里,这种信息被称为熵资产。之所以被称为熵资产有两个原因:一是具有稀缺性;二是对共识的形成具有贡献。

  只有对创建共识有价值的信息进入区块链才是一件性价比高的事情。其中最初级的部分是可追溯的产品信息,但是可追溯的价值不是每个行业都必需的,而且区块链未必能够很好的解决底层资产的真实性问题。通常来说,无形资产比较适合上链,因为可以采用“公开即确权”的特点快速的完善产权体系。

  但是将实体商品上链要格外慎重,如果采用物联网技术才能实现真实性追溯的话,其法币代价可能过于高昂,实际回报太低。

  企业上链就是对传统企业进行区块链经济化改造,让其上链经营,成为区块链经济组织,就是企业上链。一个标准的区块链经济组织,是分布式自治组织,通过发行通证,凝聚共识,替代传统协作模式,提升了生产力,让参与创造财富的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具有组织的长期利益的共治和共享权力,企业上链最大价值在于提供新的经济发展动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资产价值提升。消费者可以购买通证,分享企业的发展及收益;上下游企业也能购买通证,直接抵扣货款或其他交易往来;产业链整合后,大家会共同监督产业各企业的发展,并维护通证的稳定。时至今日,很多企业都开始将目光瞄准了企业上链。

  企业上链的困难

  1.初涉区块链行业信息闭塞

  2.新通证经济模式下缺乏成功适合企业运营模式

  3.新技术缺乏相应人才

  4.初期投入成本巨大

  面对如此问题,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为保证企业上链的顺利进行可以通过BCSeeker寻找区块链行业服务供应商。BCSeeker以自由开放的形式让提供方商和客户在这个平台上寻找贸易伙伴,寻求服务、洽谈生意,可以说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无地理和时间障碍的自由的撮合市场,并且全过程对双方完全免费。

  BCSeeker专门为上链企业开辟了一条道路,您还在等什么?

  ㈤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分银行建设的思考4

  三、努力寻求区块链技术与学分银行建设的结合点

  前面已经讲到,“凡需要全局性、 历史 性地记录数据的场景都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因此,像学分积累、学分银行建设这类 历史 性记录数据和全局性展示场景的需求恰恰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对设立个人学习账号、学分累计管理和学分转换管理,无疑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个人学习账号的保密性

  设立个人学习账号,从理论上讲,我国需要设立的账号最大量为十多亿个。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对每一位少年儿童的,这一年龄段的学习成果累计大家基本上是一致的,个性化记录相对简单,主要差异在课外学习活动上,或设立学习账号的需求度略低。如果从高中年龄段开始记录,有的青少年在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或直接走上 社会 ,不同的选择将开始出现差异较大的学习经历,因此建立学习账号和进行学习活动记录(学分积累)就很有必要了。此时建立学习账号,正好也处在办理居民身份证的年龄段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把个人学习账号的唯一性与个人身份证的唯一性相,即用个人身份证号作为个人学习账号。这样可以减少设置个人学习账号的工作量和降低管理难度。对于个人身份证数据量,从目前我国公安系统办理居民身份证的实践证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十多亿人的居民身份证信息存储量、即时登陆查询已经不是问题。表明用居民身份证号作为个人学习账号是可行的。

  由此看来,在建立个人学习账号方面,现有的计算机网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区块链技术对学习账号的优势主要是在账号密码方面,特别是个人私有链的私钥必须掌握在学习者本人手中,以示对账号的所有权。但从管理的角度看,国家学分银行和各省市县学分银行还有公有链、联盟链管理架构,公匙也是需要公布的,以便信息透明公众可查。

  2.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区存储保持原始学习成果记录的真实性

  区块链中数据信息的不易修改性使得个人学习成果数据的 历史 真实性和稳定性得以保证。组织与机构(中、高等学校,培训机构,远程学习网平台)都可有自建的区块链技术数据库来记录学习者在本组织与机构中开展个人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数据。在这里,其每一个区块(账本页)的记录一般是真实可信的,每个组织与机构在为学习者记录学习成绩时没有理由为其造假。所以,区块累计形成的链(账本)长期固化,难以修改,其记录的真实性是可靠的。

  第一个区块形成了学习成果账本的第一项(页)纪录,随后的区块不仅形成了区块链,也不仅记录了第二次及以后每一次学习的数据,还形成了与前一次区块中学习数据的累计,不断地记录和累计就得到了总计的学习数据。区块链技术去中心机构的特性使学分与转换数据通过分布式节点进行多处备份,增大对账本已有数据修改的难度,从而阻止恶意节点对学分与转换数据的篡改。

  有了个人“一生各年龄段学习成果的记录”和某组织与机构对该学习者“某时间段学习成果的区块链记录”以及国家、省市学分银行的联盟链、公有链的“该学习者较完整长时期的学习成果区块链记录”,就具有了该个人学习成果相互印证的可能性,有利于防止和杜绝失误和造假,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3.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为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提供保障

  个人学习活动和学分的记录、累计,不仅仅是为了“留痕”或展示和炫耀,更重要的是为了转化应用,以体现出学习活动和学分的更高使用价值,这就涉及学习成果转换政策。

  区块链技术有共识算法、奖励机制等特性,借助区块链技术特有优势,国家、各地政府、用人单位、商家、学校等为鼓励个人学习都可以制定相应的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激励政策,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形成引导和确认。例如,将非学历学习活动成绩折合成学历学习的学分,将职业技术证书折合成学历教育学分,对达到一定数量的学分能转化成学历教育证书或者能进行其他消费。从而鼓励了全民学习活动的蓬勃开展。

  4.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继续教育“数字身份”的可信度

  通常,数字身份以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人员信息与他们的 社会 身份相关联的方式使用。它现在常常被用于代表一个人在线活动所产生的全部信息。即数字身份是互联网场景中用于确认“你是谁”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他能为互联网提供更良好的信任环境。成人参与继续教育会大量活动于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中,更体现了数字身份的重要性。

  在数字身份验证环节,区块链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数字身份的可信度。个人数字身份信息分布存储在不同节点上,数据源记录不可被篡改,除非区块链网络达成一致的更改意见。利用不对称加密技术,验证请求方无需原始数据,仅通过比对数字身份的哈希值即可完成身份验证,消除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此外,区块链可以消除由单方使用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有助于防止身份盗用,消除了个人数字身份在不同场景使用时信息不一致的风险。

  ㈥ 重新认识区块链:1550余个应用案例带来的启示

  作者:冉伟

  (本文节选自《2021全球区块链应用市场报告》)

  当我们谈论区块链的时候,但凡对区块链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够就相关主题或多或少地表达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例如:从技术体系上看,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从功能属性上看,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征。

  回顾区块链的 历史 ,就绕不过比特币。2009年1月3日,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也就是2009年1月9日,序号为1的比特币区块诞生。当两个区块连接起来时,区块链就此“横空出世”。

  化名为“中本聪”的比特币发明者可能自己都很难想象:在过去12年间,以比特币为中心,一个庞大的“加密货币家族”已经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一场持续至今的“巨浪”。其间,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创新与风险交织,进步与泡沫同在,追捧与批判共存,并推动着各国政府部门不断完善货币与金融体系、 社会 治理与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与比特币相伴相生的区块链同样在快速进化,而且早已超越“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范畴,应用到了 社会 与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

  那么,区块链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发挥作用,相比传统技术和模式到底有哪些优势,其应用效果到底如何?在资本实验室与远望智库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区块链应用市场报告》中,我们通过对2020全年和2021年一季度全球1550余个应用案例的研究,试图为上述问题提供具有一定实证性的答案。同时,基于这些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建立起对区块链的重新认识:区块链即信任、区块链即共享、区块链即交易、区块链即替代、区块链即效率。

  在比特币创世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货币系统》中,“中本聪”反复强调了比特币具有不依赖于“可信任第三方”的特性,也就是“去中心化”的特性。

  反过来看,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恰好正是为“信任”而生。换句话来说,重塑数字化时代的“信任”是区块链最基础的功能,只不过这种信任由人与人之间、法人主体之间的信任转换成了机器与机器之间、区块与区块之间、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信任。有趣的是,后续诞生的“智能合约”功能通过与区块链的融合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信任。

  身份编码与认证是实现上述信任机制的第一步,分布式身份识别(Decentralized Identity, DID)系统是其中的核心。有了DID应用,从个人到组织,再到物联网设备,从实体物品到虚拟产品,都能够被赋予数字“身份”,并实现可信交互。也正因为此,基于区块链的存证、赋权、验证、流通、交易才得以实现,也才有了区块链在各行业的落地实施。

  来自全球的应用案例显示,新的信任机制为 社会 与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规则和动力:

  l 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区块链电子证照的应用,企业与居民得以享受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l “一鱼一码”、“一果一码”、“一茶一码”等应用正在推动全球农产品防伪溯源与食品安全体系的升级;

  l 通过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企业的信用“画像”更为精准,并能够据此获得更快捷、成本更低的融资服务;

  l 公益机构纷纷将爱心善款“上链”,以形成更透明、更规范的公益跟踪与管理系统;

  l 中国相关城市启动基于区块链的气瓶产品追溯管理系统,气瓶档案信息源头可信度与气瓶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l 德国正在为其分布式能源资产建立基于身份认证的数字注册系统,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交易,并应对数字化能源时代的到来……。

  在区块链的三种类型(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中,联盟链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除了对技术性能、运行效率、可操作性、预期成果等方面的考量,这主要是因为联盟各方已经具备一定的信任基础。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在超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区块链应用中,“多中心化”,而非完全的“去中心化”是更为现实的一种选择。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不同于比特币“挖矿”所依托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区块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能从源头上完全确保上链数据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某个联盟成员或节点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提供虚假数据。不过,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共识等特性,联盟可对造假行为进行识别,并作出相应的惩罚,例如将造假成员“踢出”节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基于区块链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起联盟成员对数据真实性的敬畏,以及对数据造假行为的震慑。

  如果说“信任”是区块链应用的基础,数据共享就是区块链应用的核心。没有数据共享,就产生不了合作,区块链的落地应用便无从谈起。

  l 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已全面铺开,通过外汇局、税务、银行及企业相关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推动了外贸出口业务的发展;

  l 台湾11家保险公司联合建立的“保全/理赔联盟链”投入运营,各公司在该平台实现了“单一申请、文件共通”;

  l Contour、TradeLens等区块链平台通过企业、金融机构、航运公司、码头、海关等机构间的数据协同,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并为国际贸易的数字化变革提供动力……。

  l 在中国,政府各部门间通过数据协同,实现了“一数一源、一源多用、一网通办、全程网办”;

  l 通过“司法链”平台,各类电子证据得以与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院等司法机构无缝对接,在提高司法体系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l 面向全国基层法院的“审判辅助性事务跨域协作机制”可实现不同地域法院之间的“跨域送达、跨域取证”,有效提升了审判辅助性事务效率和审判质效,降低了司法运行成本……。

  l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正式启动,可支持大湾区五大直属海关辖区之间贸易各方的互联、互通,成为大湾区首个贯通港口、海关、物流、企业、金融等贸易全流程的互联共享区块链网络;

  l 日本KDDI电信、日立公司、关西电力、积水建房等大型企业组建区块链联盟NEXCHAIN,以形成跨行业的房地产信息共享与管理模式,并推动跨行业创新;

  l 法国雷诺集团完成其区块链项目“XCEED”的测试,用于在零部件供应商和 汽车 制造商之间共享合规信息,并简化合规认证……。

  上述金融、政务及各行业的应用案例虽然只是少数的典型案例,但也足以说明:一方面,数据共享是区块链应用的内在要求。在具体实施上,一切都要从打破“数据孤岛”与“信息不对称”开始;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应用实践又反过来推动了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数据共享和前所未有的合作。

  由上述案例还可以看出,基于区块链的透明度、安全性、可信任性等特征,数据共享让原本看起来不太可能的合作得以达成,并形成更多的开放式创新成果;数据共享能够有效提升商业体系、金融体系与 社会 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各类组织在与外部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与合作的同时,促进了自身的组织变革、流程变革。

  在信任与共享的基础上,“交易”是区块链应用价值最直观、最深层次的体现。目前,区块链正在开启全球各行业交易模式变革的新篇章。

  从功能架构上看,基于区块链的交易绝非只是交易环节的变革,而是综合了区块链的各项独特功能,是对防伪溯源、供需对接、仓储物流、支付/结算、供应链融资、保险、网络安全等区块链应用的一体化整合。

  从应用形态上看,基于区块链的交易超越了产品或服务交易的传统概念,代表了更广泛的数据在流通中的价值实现。

  从应用场景来看,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涉及实体产业的升级、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进阶,以及“通证经济”的创新应用。

  在实体产业,以农业区块链的应用为例: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溯源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另一方面,对于种植者或养殖者来说,供应链溯源功能还远远不够。如何帮助他们扩大农产品销售,并尽可能获得更多收入,才是区块链技术持续推动农业发展的“硬道理”。在其它行业,这一点同样适用。

  在上述背景下,全球实体产业的新型交易平台不断涌现:

  l 印度政府使用区块链平台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销售农产品,以在减少中间费用的同时,获得更高收入;

  l 瑞士公司Cerealia搭建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贸易和融资平台,以推动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l 全球最大的独立精制糖生产商、阿联酋Al Khaleej糖业公司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糖产品交易平台DigitalSugar.io,实现基于现货的国际原糖交易;

  l 江西赣州上线基于区块链的国际木材电子交易平台,对木材交易进行全流程上链管理,并将为木材市场提供监管云仓、物流、金融、保险等全产业链服务;

  l 山东省启动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将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质控、交易、支付、结算和监管的线上一体化服务;

  l 苏州相城区渭塘镇发布基于区块链的珍珠在线交易平台,对珍珠核心参数及检测报告上链存证,还将增加供应链管理、贸易金融、智能合约、支付结算、激励机制等功能;

  l 霍尼韦尔公司推出飞机零部件新件与二手件在线交易平台GoDirect Trade,为大型制造商如何将区块链应用于零部件交易与流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金融行业,区块链正在从证券交易、资产证券化、贸易融资、跨境结算等方面推动金融交易业务的数字化进阶:

  l 澳大利亚国家证券交易所推出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数字证券交易平台ClearPay,可提供当日多币种、实时DVP结算,并将替代原有的交易所结算系统;

  l 瑞士公司Finka以玻利维亚有机牧场的牲畜为标的推出了相关的证券化代币投资平台,以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

  l 美国公司Securitize建立了基于数字证券的日本房地产投资平台,旨在盘活日本农村的闲置不动产,并提升农村经济活力;

  l 中国邮储银行与建设银行完成首笔跨区块链平台福费廷交易,华夏银行昆明分行首次实现二级市场福费廷转售业务;

  l 南京钢铁分别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完成了基于区块链的铁矿石交易;

  l 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完成首单基于区块链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

  当然,在区块链推动金融交易业务进阶的同时,与区块链、加密货币相关的炒作、骗局、洗钱、网络攻击等阴暗面如影随形。如何既能持续推动金融创新,又能进行高效的风险防控,以及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打击,是一个需要长期应对的重要问题。从全球来看,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态度鲜明、措施严厉,并富有成效的回应。

  实体产业、金融行业借助区块链实现的交易变革只是区块链改变传统交易方式的初级阶段,“通证经济(Token Economy)”才是区块链“交易”功能的更高层级。

  在“通证经济”的框架下,从电子证照到技能证明,从信用记录到公益活动参与记录,从社交媒体轨迹到碳减排行动,当各种数据成为被加密的数字权益证明,并且可流通、可交换的时候,就被赋予了“通证”功能。

  撇开“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 NFT)”的投资/投机热潮不论,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全球为数不少的“通证经济”早期应用:

  l 由奥地利政府支持的HotCity项目通过众包模式与区块链、 游戏 化代币的结合,鼓励居民提交供暖余热热点,以更高效地满足城市供热需求;

  l 福特公司为采用混合动力 汽车 的商业和市政车队建立“绿色里程”,以帮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l 河南新乡市卫滨区在其区块链产业园项目中基于商家和企业积分体系发行通证,以建立新型商业服务平台;

  l 成都市发布基于区块链的社区治理产品“链动社区”,居民可通过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获得该平台的“时间银行”积分,并兑换成社区商户提供的福利和优惠;

  l 全球非营利组织“移动开放区块链计划”的电动 汽车 充电网络工作组(EVGI)启动去中心化 汽车 充电技术的全球标准系统,涵盖了通证化碳信用(TCC)场景;

  l 区块链奖励平台MiL.k与韩国零售商合作,为其会员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积分管理服务。会员可通过MiL.k平台将现有积分转换为本地MLK通证,也可以兑换成其他第三方积分……。

  由上述案例及更多的案例可见,“通证经济”具有几个显著特征:

  “通证经济”为更广泛的数据赋予了资产属性和可交易属性,并通过跨领域、跨平台的互信与流通,能够提高整个 社会 与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证经济”是一种新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不一定直接以货币为交易媒介,而是更多体现为各种要素、资源的互换互利与重新配置;

  “通证经济”往往与激励机制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好人好事”、“好企业”、“好机构”的激励,将有效重塑 社会 价值体系与 社会 信用体系。

  总体而言,“通证经济”将催生出新的生产要素,将重塑生产关系,并极大地解放 社会 生产力;“通证经济”代表了“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进化,昭示着数字经济最激动人心的未来;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经济”已经初见倪端,并开始对经济运行、 社会 治理,以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带来持续可见的变革。不管是各类机构,还是个人,都应该为这场变革做好思想与行动上的准备。

  与其它新技术一样,区块链在应用和普及过程中,不断产生着平台、媒介、模式、方法等方面的替代效应:实体证件被电子证件替代,信用记录被通证替代,人工审核被数据验证替代,城市管理平台被“城市大脑”替代……。

  这样的替代已成常态:

  l 阿根廷央行开始就新的区块链清算系统展开概念验证,该系统可能会替代现有清算系统;

  l 韩国造币和安全印刷公司(KOMSCO)拓展区块链数字礼券业务,以替代纸质礼券,并在纸币和硬币发行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实现了创纪录的营收提升;

  l 中国各地法院在不动产查封执行中开始采用区块链电子封条替代传统的纸质封条;

  l 上海市法院系统正在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采用, 探索 以数字化庭审记录替代人工庭审笔录;

  l 日本公司SUSMED推出“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临床数据监测系统示范”试点,表明药物或医疗设备临床试验中必要的监控过程可以使用区块链系统进行替代;

  l 支付宝与悟空租车合作推出“刷脸”租车服务,通过区块链技术与信用免押模式,游客只需“刷脸”即可租车,通过手机操作就能归还车辆;

  l 在新冠疫情下,中国各地方政府密集推出结合区块链技术的“非见面、不接触、零跑腿”式政务服务,替代了传统的线下服务方式,为疫情期间的远程招投标、“云端”通关、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各类企业级服务同样在实现替代与进化:从纸质合同到电子合同,再到基于程序化、可自动执行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合同,区块链正在推动合同签署进入“链签约”时代;从线下的人力资源公司到线上的人力资源平台,再到基于区块链的人力资源市场,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已经经历了从1.0时代到2.0时代,再到3.0时代的持续变革。

  总体来看,当区块链“侵入”到各行业,便“毫不留情”地删除着一切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一切不必要的人工操作,并加速迎接无纸化、无人化、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在我们分析全球1550余个区块链应用案例的过程中,类似“提高”、“加快”、“缩短”、“降低”、“减少”、“节约”、“节省”等词汇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词汇表明,效率的提升是区块链应用各方的共同追求,也是区块链替代效应的最直接成果。

  众多的应用实践正在为此添砖加瓦:

  l 肯尼亚公司Shamba Records为该国农民提供区块链溯源、交易与融资服务,目前已覆盖6000多小型农户,并帮助他们将收入提高了至少40%;

  l NTT DATA、三菱等公司参与投资的区块链贸易平台TradeWaltz完成试运行,结果显示该平台最多能够削减传统贸易流程50%的工作量;

  l 沃尔玛加拿大公司通过DL Freight区块链平台的应用,将其与承运人之间的发票纠纷显著降低了97%;

  l 国网公司电力交易存证溯源查询平台投入运行,实现了注册用户的真实性审核全流程自动化,节省了99%的可信人工审核时间;

  l 中远海运集运与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合作推出区块链无纸化进口放货模式,平均每个集装箱可为客户节省提货时间近24小时;

  l 浙江台州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回收系统解决海洋污染治理难题,相比传统处理方法,该回收系统可以节约94%的人力成本和84%的运营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信任机制、共享机制与交易机制的共同作用,区块链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提高了金融、政务与各行业的运营效率,并将持续形成系统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重塑着人与机器、人与 社会 、人与环境的关系,并清晰地指向三个终极目标:效率、福祉与环保。

  ㈦ 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2018年4月,一群来自牛津大学的学者宣布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区块链大学——伍尔夫大学。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㈧ 区块链“通证”将颠覆“资本”

  区块链带来的,是500年一遇的机会。因为它改变的不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关系。

  一个人每天 8 个小时都在为一个公司工作,未来是不是一定要为一家公司工作?是不是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公司为中心?这是区块链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大多数人都把区块链认为是一种新技术,有人说它是新一代的互联网,有人称之为货币或资产的数字化。笔者认为,区块链面临的是要颠覆整个 社会 关系和 社会 组织形式,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互联网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先前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互换,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这就是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通证经济,它比区块链技术本身影响深远得多。

  以前的资本主义改革,都围绕资本,通证将颠覆经济,甚至颠覆资本。原本以募集资金为核心的资本结构的现代公司组织方式,将被以贡献激励为核心的通证结构的未来经济组织方式所颠覆。资本经济将被通证经济颠覆,资本主义也许将被通证主义颠覆。

  重塑人类的组织形态和商业组织、公司制度,可以被看作是过去几百年以来资本主义 社会 最伟大的发明。可以说,没有公司就没有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历史 ,也没有美国的强大崛起。但公司发展这么多年,也显现出了问题。

  劳动创造价值,而劳动者不享有价值,即创造价值的人不享受价值,享受价值的人不创造价值。比如在淘宝公司里,价值是由高管、员工、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创造的,而真正享受价值的是在资本市场投资的人。

  笔者认为,人类的这种组织形态、经济形态到了需要重塑的时候。以前经营公司,只要融到资就可以雇更多的人,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创业的人不需要靠一大堆的资本去创业了,也可以众筹去创业。甚至你不投钱也可以,只要你的人来为公司做贡献,也能享受这个公司的价值。资源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资金已经不是最重要,资源才最重要。

  这种组织方式被区块链完整的表达出来。吴晓波提过一个名词叫“企投家”:企业家和投资家。难以想象,投资家和企业家可以分开,公司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设备、厂房、土地,是最有价值的资产。而现在数据和用户是未来最有价值的资产,它们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

  一直以来的情况是,公司里做员工拿工资,做高管拿奖励再加点期权,渠道商赚个产品差价,合作伙伴赚个服务费。现在这个逻辑变了, 价值来源被改变,以往,劳动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剥夺,未来人人都应该是贡献者,人人都是享受者。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治理资源,所有东西以个人为核心,不是围绕产品,也不是围绕公司。

   区块链颠覆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股东利益最大化,也颠覆了公司本身。

  区块链对传统公司的改造,表现在它把生产过程、资料碎片化,跟很多 社会 组织恰恰相反。以前在工业化 社会 ,做生意只能做大生意,因为交易成本很高。区块链让颗粒化的交易都成为可能,已经达到微小化,可信任化。原本资金流的交换,签合同要有资金支付的流程。数字资产化以后,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处理,公司制度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未来的通证经济架构中,原本被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变得没有价值,如构成公司资本结构的基础——投资者与管理者、公司股权、资产、债权、资本、资金 ;构成公司组织架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 ;构成公司财务制度基础的会计报表——成本、资产、负债、利润、收入、折旧等。

  区块链改变的不是生产力,它改变的是生产关系。通证制度是一个伟大发明,它不是技术,不是融资的Token,而是融所有的资源和价值共享的新型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是下一个经济时代。“证圈”将成为继“Token圈”、“链圈”和“矿圈”后更持续、更多传统企业涌入的圈子。

   通证制改造:Token改 链改 证改

  链是骨骼,而通证才是灵魂。它能让一个人、一个社区活起来,每个人都是创造者,都是价值贡献者,每个人都是拥有者和享受者,这才是真正的意义。而现在的Token改、链改,宣称自己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技术未来会发展地非常快,这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关系是否调整好了,就像只要公司成立了,融资、股改就不是问题。

  通证的上层是Token改,融资、ICO、白皮书,它具有融资的功能和金融属性 ;下层是链改,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加密授权、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具有技术的属性。它们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商业逻辑,这就是证的核心。但现在一上一下是分开的,链的人说链,Token的人说Token。

  证改是一个社区的运营机制,是投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具有 社会 属性。它不是由链的价值决定的,也不是由币炒的多高决定的,而是其本身运营的价值。通证的范畴大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本身,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未来 社会 可能会进入通证社区组织、通证经济、甚至通证主义 社会 。

  通证经济非常重要,它是未来市场最重要的目标工具。经济体发生裂变,股份制经济转向通证制经济。区块链赋予每个人分布式账户,用以管理和核算人的价值,从而实现经济制度的民主化。股票是一种以股权为分配红利的凭证,但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每个人的数据具有价值,参与分配,就出现了以人的价值凭证-通证(Token),它是人的价值凭证,用区块链核算。这个转变改变了人类的分配制度,使得每个人都有参与分配的权利。每个人的大数据是科学计量的,本质上反映一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证经济将使人类 社会 的文明前进一大步,充分发现人的价值,更好管理人的价值,更多创造人的价值。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都有一基于个人价值的自由权利,不再有剥削和不平等。

  通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区块链发Token。Token的价值稳定了,证才能升值。所以通证制改造是精准的分配和交易模式。投资者得到的证,生产者得到的证,分配者得到的证,交易者得到的证,消费者得到的证,平衡这五个关系,需要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来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增长机制。所以,证改并非那么简单,链改就是技术的参与,Token改就是做白皮书,而证改才能创造核心价值。中心化后是以公司为核心,去中心化是以通证为核心,完全去中心化的公司是没有价值的。完全中心化通证的价值是否为零?发Token是否意味着真正通证的体现?

  未来很多的公司形态都会发生改变。公众公司、私人公司、信用公司、市值公司、市值管理市盈率,这实际上都是在通证制改造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前都是 10 年一遇、30 年一遇、100 年一遇的机会,现在是 500 年一遇,笔者认为区块链是非常大的机遇,与其参加Token圈、链圈,还不如去创造真正有区块链通证价值的企业。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 通证换算
  • 汇率换算
  • 购汇计算
/
当前汇率
可兑换金额

0.00